向合创始人朱平应邀参与中荷《城市更新和未来设计趋势》主题论坛
DU Studio向合创始人朱平受邀参加 OBJEKT境界和荷兰驻沪领馆一起合办的《城市更新和未来设计趋势论坛》--重塑场地精神
2022年12月8日,DUstudio向合创始人朱平受邀参加 OBJEKT境界和荷兰驻沪领馆一起合办的《城市更新和未来设计趋势》主题的论坛。在论坛上朱平女士结合向合的大型办公,商业改造经验分享了关于“重塑场地精神“的论题。以下是这次分享的概要:
场所精神”源自于拉丁文 genius loci. 古罗马人认为所有独立的个体,包括人/器物/场所,都有其陪伴一生的守护神灵;而这些守护神灵也决定了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,使其具有自己精神与性格。
现代“场所精神”的概念由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舒茨在《场所精神-迈向建筑现象学》里提出. 指的是场地里有了人的活动,场地才有了社会属性和价值,成了场所。 场所大可以是一个城市如罗马,小可以是一个雅典卫城,一个茶室;当一个空间叠加社会、历史、文化意义,并有了人类活动之后,所拥有的超越建筑本身的整体气质;唤起人们的精神“认同感”与“归属感”。
过去几十年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,大体量的建造, 基本实现的了功能需求的满足, 但是忽略了人文的关怀。很多社区,办公,商业除了老化,千篇一律, 同质化严重。 形成很多没有启发性没有特性和认同感归属感的空间, 也就失去对新一代城市居民的吸引力。人在这空间里移动,就像诺伯舒茨说的, “人, 流浪汉, 走在自己的路上”,有种迷失感。
城市更新,不论规模多大, 终归要落实到人能感知的层面,找回归宿感。每个空间其实都应有他独特的精神,这完全取决的我们是否愿意去挖掘,保留,或创造赋予。 所有我们还是要以“人”的诉求为核心反推,从政策,经济,规划,建筑, 到室内, 运营等全方位多层次实施。我们室内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在不同城市文化背景下,依托城市特色,深度挖掘每个项目虽具有的场所精神,让之成为城市更新机理中的闪亮有韵味的一个个节点,实现认同感,归属感提升,从而激发加速城市更新。
在我们做过的改造项目中, 无论是像宇通客车总部这样的大型工作总部空间改造,还是像杭州大厦这样的针对奢侈品高端客人的空间, 还是像金虹桥的年轻人的商业综合体改造,甚至像比较小的项目prowim,我们都会深度分析目标人群的心理诉求,活动诉求 ,结合企业的理念,分析将来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,根据每个项目区位,创造性的参与设计, 实现项目的空间升级,活动更新,场所社区精神重塑。下面是几个例子.
杭州大厦B座奢侈品高定区改造,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画卷,旨在打造这个区域所具有的东方之美,一种优雅低调的奢华,同入驻商户西方的奢侈品品牌,开启一场张力十足的一场中西文化对话.
金光绿庭(arch walk)改造,延续城市花园概念, 旨在激活场地能量,打造年轻人潮流活力聚集地。(建设中)
原场地
改造后
金虹桥(上海), 一楼商铺,打开街区, 融入邻里。
宇通汽车总部6万平米的改造, 我们的改造旨在激发工作空间积极性,重振民族汽车制造龙头企业的骄傲。
原场地:
改造后
在中企财富世纪大厦这个项目里, 我们在回应四周环境的同时,延续建筑的内敛低调包容的气质,传达的是一种稳重精进的精神。
Proswim, 彰显开放, 自由, 快乐,社交的新一代运动精神。 是泳池, 也不只是一个泳池。目前业已成为一个社区热点,网红打卡点,引来各种品牌拍摄, 明星打卡。
原场地
改造后
场所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, DU Studio向合认为实现城市更新的过程, 也是对这个时代精神的定义和重塑的过程 。柯布西耶说“有诗的感情时才是建筑,不然就只是建造“, 我们说“有精神的共鸣时才叫场所,不然只是场地”。 希望全社会有责任的设计师, 开发商,投资商, 政策制定者一起通过一个个点状场所有意识有性格的场所精神塑造, 打造属于新一代的开放,多元,高尚有活力的独特时代精神。
直播内容link:
https://m.live.leju.com/dichan/bj/7004007574358528546.html